微轉印實現超小型矽基光子晶體調變器 鋰鈮酸鋰與矽光子晶體整合的新突破
- Enlight Technology

- Jul 28
- 2 min read
Updated: Sep 1
鋰鈮氧(Lithium Niobate, LN)因具優異的 Pockels 電光效應與低光學損耗,一直是高速調變器的首選材料。然而,將其有效整合至矽光平台仍具技術挑戰。近期,根特大學團隊透過微轉印技術(Micro-Transfer Printing, μTP),成功將薄膜型鋰鈮氧(Thin-Film LN, TFLN)整合至矽基光子晶體共振腔上,實現體積極小但性能卓越的光子調變器。

裝置設計與異質整合技術
研究團隊使用標準 CMOS 製程(193nm 浸潤式微影)於 SOI 晶圓上製作出一維光子晶體(1D photonic crystal)共振腔,操作波長為 1550nm 左右。TFLN 來源晶片則經蝕刻與釋放處理,製作出完全懸浮的小尺寸 TFLN 結構(50 × 230 µm²),可由微轉印裝置精準移植至目標矽光電路上。
轉印完成後,再透過電子束微影於 TFLN 上製作金屬電極,用以施加電場進行調變操作。
高效能調變特性驗證
精準共振與低插入損耗
所製裝置展現尖銳共振響應(1581nm)、高達 30dB 的消光比與僅 2.6dB 插入損耗,證明共振腔與 TFLN 間整合良好。
電光調變效率與頻寬表現
透過電場調制共振波長,裝置達成 6.23pm/V 的調變效率。3dB 頻寬測試顯示其調變頻率可達 3.5GHz,展現低功耗且高速的電光性能。
技術優勢與應用潛力
本技術展現以下關鍵優勢:
• 超高整合密度:TFLN 結構間距僅 50µm,適合高密度光子電路設計。
• 製程可擴展性:TFLN 製作與矽光電路分離,利於製程優化與標準化。
• 極小體積:420nm × 11µm 共振腔實現超小型調變器。
• 高調變效率:共振強化與最佳晶體取向提升 Pockels 效應效率。
• 寬頻操作能力:共振區外亦有良好光抑制特性,擴大應用頻寬。
• 此結構具潛力應用於電信、資料通訊、LiDAR、量子光學等需高整合光調變元件的領域。
結論
本研究證實,透過微轉印技術整合薄膜鋰鈮氧與矽光子平台,可實現小型、高效且可擴展的電光調變器設計。此技術為未來線性與非線性光學元件整合開啟新方向。
參考資料
[1] Y. Tan et al., "Compact Photonic Crystal Si-LN Modulator Realized by Micro-Transfer Printing," Photonics Research Group,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(INTEC), Ghent University - imec, Ghent, Belgium; IDLab,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(INTEC), Ghent University–imec, Ghent, Belgium; OPERA-Photonique CP 194/5, 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, Brussels, Belgium, 2024, pp. 1-6, doi: 979-8-3503-9404-7/24/$31.00 ©2024 IEEE.


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