晶片化振動量測新突破:多光束頻率轉換器解決擴展瓶頸
- Enlight Technology
- 12 minutes ago
- 2 min read
雷射都卜勒測振技術的晶片化挑戰
雷射都卜勒振動儀(Laser Doppler vibrometry, LDV)是一種用於非破壞檢測與光聲感測的高靈敏度技術。過去依賴體積龐大的自由空間光學架構,但矽光子技術的導入讓 LDV 有望實現晶片化與大規模應用。不過,目前晶片式 LDV 最大瓶頸在於擴展性——每增加一個偵測點,就需增加對應的電子控制與讀取接腳,限制了應用規模。
本文提出一種創新的「多光束頻率轉換器」設計,有效解決上述問題,大幅減少電子連接數量,並實現多點同步振動量測的可能。

技術核心:多光束頻率轉換器運作原理
傳統 LDV 透過分光將光束拆分為參考光與測量光,並利用光混合與相位分析來量測目標震動。但若要同時監控多個位置,需併聯多組 LDV,導致接腳數線性增加。
本研究提出的多光束頻率轉換器,利用一組波導陣列與調變器模組,對單一入射光源施加具相位延遲的波形調變,產生不同的諧波(Harmonics)。這些不同調變的光訊號經由星狀耦合器(star coupler)後,依頻率分配到不同的輸出端,實現多頻率輸出功能。
模擬結果顯示,在理想調變條件下,不同輸出可有效區分頻率成分,證實該結構可做為多光束頻率轉換器使用。
擴展架構設計:低接腳高擴展的多點振動量測
為解決多光束偵測的接腳擴張問題,研究團隊設計了整合式架構:將測量光通過多光束頻率轉換器,產生多組異頻訊號;參考光則僅需一個單頻轉換器處理。兩者混合後可在電頻域上區分,並使用少量光電偵測器進行解調。
以 5 光束為例,整體僅需約 20 條電子線路,與傳統架構相同,但在擴增至百束時,新架構僅需約 60 個接腳,而傳統方式則需達 400 個,大幅降低電子系統設計複雜度。
此外,該架構具備波長穩定性,未來可進一步實現不同波長間的頻率轉換器共享,提高系統彈性與整合效率。
結論
本研究提出的多光束頻率轉換器架構,有效克服了矽光子 LDV 在大規模應用上的接腳瓶頸問題。實驗模擬驗證其頻率分離與輸出能力,為多點同步量測提供具體解方。
參考資料
[1] E. Dieussaert, R. Baets, and Y. Li, "Scaling Silicon Photonics-based Laser Doppler Vibrometry with Multi-Beam Frequency Shifters," in Proc.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Lasers and Electro-Optics, 2024, pp. 1-3, doi: 979-8-3503-9404-7/24/$31.00 ©2024 IEEE.
[2] E. Dieussaert, R. Baets, and Y. Li, “On-chip multi-beam frequency shifter through sideband separation,” Optics Express, vol. 31, p. 29213, 8 2023.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