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TSMC整合式矽光與矽氮化物平台:實現高功率與高均勻性的低損耗光子元件

隨著資料中心對高頻寬與低功耗的需求日益增加,矽光子積體電路(PIC)需支援多波長通道與最高達21 dBm的光功率,以符合WDM與PAM4等技術要求。然而,傳統矽材料因具高非線性與高熱光係數(約1.8×10^-4/K),面臨雙光子吸收、自由載子吸收及溫漂等限制。

矽氮化物(SiN)具備低熱光係數(~2.5×10^-5/K)與高功率耐受特性,成為理想的互補材料。但將高性能SiN元件整合至300mm先進製程平台,一直是製程技術上的挑戰。


ree

整合架構:矽與矽氮化物元件共構平台

台積電開發出一套整合式光子平台,結合原有矽光元件(如微環與MZM調變器)與PECVD沉積的SiN薄膜結構。平台採用270 nm厚的SOI基板,並於中段製程(MEOL)階段引入SiN,以保護高頻元件不受熱影響。此平台同時支援矽光柵耦合器與SiN邊緣耦合器,有效對應不同光纖排列需求,展現高度彈性與封裝相容性。

SiN元件效能突破:大幅降低傳播損耗與提升均勻性

透過製程優化,台積電成功將單模與多模SiN波導的傳播損耗分別降至0.16 dB/cm與0.124 dB/cm(在1311 nm處),並在CWDM波段內維持低損耗平坦響應。彎曲波導採用漸變設計,實現半徑30 μm情況下僅0.004 dB的插入損耗,變異度低至0.001 dB,表現極佳。

此外,錐形接點、波導交叉與MMI分光器等元件均展現低損耗與高製程均勻性,證實SiN技術具備高度可靠性。

模式轉換優化:提升矽與SiN間耦合效率

因厚矽層無法實現TM模式相位匹配,台積電設計雙段錐形結構,先將SiN模式轉換至薄矽,再轉換至標準270 nm矽。此設計結合OPC與額外蝕刻製程,形成寬度小於90 nm的窄錐尖,有效提升模式轉換效率。

轉換損耗於TE與TM模式下分別僅0.03 dB與0.06 dB,PDL小於0.038 dB,兼顧雙偏振表現與寬頻響應。

邊緣耦合器優化:實現低損耗與低PDL的光纖介面

為提升光纖耦合效率,研究團隊優化線性反錐設計,搭配氧化層封裝與基板凹陷結構,避免洩漏與匹配失衡。在1260–1360 nm頻段內,TE與TM插入損耗皆低於1 dB,PDL小於0.2 dB,標準差僅0.1 dB,展現優異的穩定性與兼容性。

結論

台積電整合SiN與矽光子平台,成功克服矽材料在高功率與熱穩定上的瓶頸,並透過製程優化實現低損耗、高均勻性的SiN元件。該平台具備多樣光子元件模組,包括波導、彎曲、模式轉換與邊緣耦合器,為高速、大規模PIC設計提供完整解決方案,並適用於下一代資料中心的高頻寬應用需求。



參考資料

[1]   H.-Y. Lu et al., "Low-loss High-uniformity Silicon Nitride Optical Building Blocks Integrated on Silicon Photonics Platform," in OFC 2025, Optica Publishing Group, 2025, Paper Th1G.2.

Comments


Enlight Technology ©

300195 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295號7樓之3

7F.-3, No. 295, Sec. 2, Guangfu Rd.,

East Dist., Hsinchu City 300195, Taiwan

T +886-3-602-7403
F +886-3-563-0016

​E sales@enlight-tec.com

Siemens EDA Solution Partner
  • Facebook
  • LinkedIn
  • YouTube

©2025 Enlight Technology Co.,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
未經我們事前書面同意,任何人皆不得將本網站上刊登之著作,以任何方式進行利用,如有侵害我們的權益,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法律顧問:誠創法律事務所

bottom of page